第932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568 字 6天前

那女子愣了一下。“温县司马,你是……司马叔达?”

司马孚有些意外,抬头打量着女子。“你怎么……”他话说了一半,突然停住了。眼前的女子再次露出了笑容,但这笑容却没有一点温情,只有寒意。他身边的都伯也意识到了不对劲,一边拔刀扑了过来,一边张口大呼。

“有刺客——”

话音未落,那女子拧身,避开都伯的猛扑,衣袖飞起,手臂疾伸,托着都伯握刀的手顺势一托一带,都伯战刀脱手,人也立足不稳,向前冲出数步,扑倒在地。女子转身,长刀顺势一挥,像劈柴一样,一刀劈开了司马孚的面门。

与此同时,茅屋内外响起连绵不绝的弦响,十几枝利箭从不同方向飞来,“嗖嗖”有声,司马孚身边的几个健卒根本来不及反应,纷纷中箭倒地,辗转哀嚎。

司马孚两眼发直,看着眼前的女子,喃喃说道:“你……是谁?”

“大吴羽林卫细作营第一曲军侯,代号大脸猫。”女子嫣然一笑,再次挥刀。

司马孚的首级飞起,落地,在地上滚出几步远,慢慢停住。血从腔子里汩汩流出,圆睁的双眼却迅速失去了神采,只有惊恐的表情凝固在脸上。

七八个身影从茅屋四周走了出来,看着司马孚的首级,相视而笑。代号大脸猫的女子扔了环刀,在司马孚身上搜了一通,搜出那封司马懿的亲笔信,目光从伙伴们的脸上扫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夜赶路没白辛苦吧?若是听你们的,多歇半个时辰,这虫子可就是别人的了。”

另一个圆脸少女弯腰捡起司马孚的首级,放进革囊。“这虫子中看不中用,白长了这么大的个子,走得这么慢,便宜了我们。”

……

收到司马孚的首级,看完陆逊的报告,孙策颇感意外,陆逊居然派人进山截杀司马孚,而且反应这么快,没给司马懿留一点机会。

棋逢对手,司马懿的反应很快,但陆逊的反应更快,小胜一局。

有了陆逊辅佐,邘城的战事稳了,他可以将注意力转到其他战场了。

孙策随即公布了孙尚香奇袭天井关得手的消息,重赏相关人员,孙尚香被正式任命为左都护,陆逊以军师处左仆射的身份为其军师,吕小环、徐节、王异等人各有赏赐。

陈琳奉命写了一首诗,盛赞孙尚香、吕小环勇夺天井关的奇功。陈琳的文笔不用说,文章朗朗上口,一经刊布便获得了一片赞誉,人人传诵,街头巷尾随时能听到小儿歌唱。

这一战极大的鼓舞了民心士气,尤其是那些年轻女子,掀起了一股女子从军入学的浪潮,虽然还有反对的声音,却远不如之前强劲。不少老人觉得世道变了,人心不古,为此痛心疾首,长吁短叹,也有人写文章表示反对,文章倒是发出来了,却像石子落进波涛汹涌的大河,溅起一个小水花就不见了。

关中来的老臣们见此情景,倍受打击,很多人决定主动致仕,回家养老。这个时代不是他们的时代,再留下来也是自取其辱,不如急流通退,保住晚节。

时机成熟,孙策迅速接见了这些老臣,想留用的坦诚相待,表明自己的期望,不想留下的说几句客气话,再送上一笔盘缠,礼送他们返乡。

短短的几天时间,前朝老臣安排妥当,各有去留。只有司马防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在连篇累牍的天井关捷报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报道了一个消息:司马懿冥顽不灵,负隅顽抗,司马孚劝降不成,畏罪潜逃,下落不明。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司马防失声痛哭。他随即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孙策,恳请孙策给司马懿一个投降的机会。任偃师长的司马朗收到消息,也不顾庞山民劝阻,匆匆赶到孟津大营,愿以身相代,求孙策给司马懿一条生路。

孙策没有回复。

第2365章 战守之间

天井关失守,并州南大门洞开。

王盖等人慌了神,第一时间撤回准备侵扰冀州的兵力,加强壶关、井陉关等要塞的防守,以免像天井关一样因兵力不足被袭破。

王盖很纠结。令狐邵不是无能之辈,天井关也不是容易攻取的地方,即便令狐邵因为邘城未下而轻敌,天井关的失守也足以证明吴军善战,守住并州的可能性无形中又降了三分。他想投降,尤其是听说士孙瑞父子得到孙策任用的时候,但随即而来的消息又让他犹豫起来。

孙策要杀司马懿,连投降的机会都不给,这未免令人费解,但有一点可以保证,司马懿不会坐以待毙,邘城必然有一场恶战,吴军即使得了天井关,也不太可能大举进入并州。

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不妨再等等。

王盖与逢纪商量,由逢纪出面,试探着和孙策接触,看看能不能有和平解决的机会,哪怕是拖点时间也行。天井关失守,逢纪也信心大失,只是客居他乡,兵力有限,他做不了主,见王盖动摇,自然乐见其成,便委托华歆去见孙策,看看孙策是什么态度,又能给什么样的条件。

华歆倒是没推辞,爽快地答应了。不过他提醒逢纪说,你和王盖不同,你只是为中山效力,与孙策本人没有仇怨,刘备已死,关羽、张飞、赵云都投降了,吴王应该不会为难你,王盖就不同了,王允是袁氏被杀的元凶,吴王未必会轻易答应,你要做好单独谈判的准备,想办法和王盖割离。

逢纪深以为然,点头答应。

华歆随即赶往孟津。经过天井关时,他特地停留了一下,实地查看了天井关的地形,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如此险要的地形,孙尚香是怎么攻克的?

天井关是要塞,守关的将士也不知道华歆的暗间身份,对他非常警惕,不仅不告诉他任何事,还限制他的行动范围,不让他四处打听。出了天井关,到了河内,华歆才听到一些传言,但这些传言明显有些不靠谱,按那些有幸目睹战事经过的民夫的说法,三将军孙尚香简直是从天而降,直接落在天井关,而令狐邵也被她一脚踢下了山,哪里有什么战斗可言。

更有甚者,三姑泉也变成了三将军泉,有人煞有其事地说那三眼泉水是三将军用脚跺出来的,如果把水抽空,还能看到泉底的脚印。

华歆啼笑皆非,觉得这些百姓太愚昧,不可理喻。可是有一点,他感触很深,秋收还没完全结束,河内各乡亭已经在发布告示,通知百姓交纳田租,供应大军征战。告示贴到了每一里,几乎每个百姓都清楚自己该交多少粮,如果有人多收,他们可以找谁去申诉,据说河内太守毛玠有命令,各县必须及时处理百姓的投诉,延期将受严惩。

华歆将信将疑,经过野王时,特地到县寺去看了一下,果然看到县寺门口贴着公告,什么事务需要在多少天之内回应,延期多少天将受到什么样的惩处,一一列在上面。他打听了一下,听说这些条例都是新拟的,在试行阶段。毛太守说了,过几个月,他将召集各县乡老贤良讨论细则,刻成碑,遵照执行。

华歆有些不以为然。他不反对善待百姓,但如此严苛的律令却有着浓浓的法家气息,显然有违儒家的仁恕之道。他本想和毛玠见一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但毛玠正在各县巡视,督促新政施行,催缴秋粮。华歆只得暂且搁下,赶往孟津大营。

得知华歆来了,孙策第一时间接见,设宴为华歆接风,并请陈琳来做陪。陈琳与华歆是故交,早在袁绍主政冀州时就有过来往,互相之间有诗赋相酬。老友重逢,华歆很兴奋,说起了沿途的见闻,不知不觉话题就转到了河内的新政上,随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新政的法家气息是不是太重了?

孙策哈哈大笑,说道:“这个问题的确有些异议,如果华公有兴趣,不妨一起参与讨论。”

陈琳也说道:“有你这个龙头参战,我等又多一分胜算。”

华歆不太明白,陈琳便将最近的大讨论大致解释了一下,希望华歆也能参与讨论,最好写几篇文章,壮壮声势。华歆听了,战意大涨,恨不得立刻让陈琳将已经发表的文章拿来,以便他狠狠批判。陈琳有点尴尬。他知道孙策虽然没有对当前的大讨论进行评判,但路粹的意见显然更符合孙策的看法,所以他们只说是讨论,不提批判,批判路粹等于批判孙策,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抵触心理。

孙策倒是不在意,一边请华歆喝酒,一边命人准备文章合集。他这里有所有的文章,为华歆准备一份并不是什么难事。

见孙策如此坦荡,陈琳松了一口气。他不禁想起袁绍,袁绍外宽内忌,是绝对做不到如此善待不同意见的。他就算没有战死在官渡,也不会是吴王的对手。

孙策随即问起了并州的情况。

华歆将并州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问了孙策一个问题:怎么对待王家?刘备战死后,中山国名存实亡,如今掌控上党、太原的就是王氏兄弟,逢纪的影响有限。大王如果愿意放过王允,赦免王盖等人,则并州可立下。否则只能强攻硬取,以并州的地形,这一战绝不轻松。天井关失守之后,王氏兄弟很重视,加强了各关隘的兵力,不可能再有偷袭的机会。

孙策一时无法决断。这些天,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是强攻并州,坚决的消灭王氏兄弟,并趁此机会锻炼队伍,还是与王氏兄弟谈判,接受他们的投降?这两个选择各有利弊,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广,绝不是简单一句话就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