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4236 字 6天前

刘备率领亲卫骑往来冲突,如怒涛急流,陷阵营却如中流砥柱,岿然不动,耐心地与刘备缠斗,一时间各有伤亡,难分胜负。

几次冲击无果,刘备依然号呼而战,越战越勇,司马懿却心生怯意。既然无法击溃陷阵营,再纠缠下去就没有意义了,高顺有六七百骑兵,随时可能冲过来,到时候再想走就可难了。他力劝刘备不要冲动,尽快撤离,再图后计。刘备也清醒了些,接受了司马懿的意见,拨转马头,脱离战场。

高顺正打算调骑兵回来,围堵刘备,见刘备主动撤退,暗自可惜,只得放弃了这个决定,眼睁睁地看着刘备离开。骑兵冲击时间不短了,马力不足,想追也追不上刘备,万一再遇到张郃、王凌率领的骑兵,这些并州骑兵很可能全军覆没。

刘备主动撤离,剩下的中山军步卒孤立无援,彻底崩溃。高顺、蒋钦趁势发起冲锋,扩大战果。河东部曲撤得比较早,损失不到三分之一,中山军步卒损失大半,只有不到三千余人逃走,剩下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董亭前尸横遍野,血染黄土。

被刘备安排到土岗北侧的一万河东部曲听说主力战败,也不敢怠慢,迅速撤离。

刘备趁兴而来,仅仅交战了半天就大败而归,速度之快不仅大出刘备本人预料,就连高顺、蒋钦都没想到。他们后悔莫及,虽然向安邑派出了信使,却只是例行公事,等鲁肃收到消息,再率部出城,刘备已经逃回大营了,一个击杀刘备的大好机会就这么从手边溜走了。

……

正如高顺、蒋钦所料,刘备撤退之后,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一路撤回安邑城北的大营。

裴潜、卫觊等人收到消息,大惊失色。刘备败得这么快,败得这么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刘备自己也觉得丢人,回到大营后就以伤重为由,闭门不出,谁也不见。

裴潜等人急了。这算怎么回事?躲起来能解决什么问题,遭受这么大的挫折,形势对己方非常不利,如果不迅速做出决断,后果只会更坏。

刘备不见人,裴潜只好去找司马懿。与刘备合作是由司马懿主导的,现在刘备一蹶不振,他们自然要找司马懿要个说法。如果刘备不想干了,他们要另想他法,比如直接和并州人合作,总不能等死。

面对怒气冲冲的裴潜等人,司马懿苦笑。他请裴潜、卫觊等人入座,又命人上酒。“诸位知道董亭之战的经过了吗?”

裴潜等人互相看看。刘备撤回来之后,又陆续有溃兵撤回,柳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当然要问战事经过,但柳元等人却说不清楚,而且互相矛盾,分歧不少,让人无法判断。倒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河东世家的表现无法令人满意,面对高顺、蒋钦,他们根本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兵力优势。

“我想,诸位可能听到了好几种说法,不如也听我的说法。”司马懿将他掌握的情况说了一遍,有一些是他在战场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一些是他后来推论分析的,但条理清晰,合情合理,比柳元等人互相矛盾的说法可靠多了。

司马懿没有指责河东人,但他描述的战斗经过却表明河东人这次表现极差,如果不是刘备让他们先撤,自己亲自断后,河东人这次损失会更大。现在河东人的元气还在,刘备的步卒主力却损失过半,再夺安邑已经不可能了,汾阴也守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退守闻喜,再加强临汾的兵力,保住半个河东。

司马懿的本意是直接退守临汾,只在闻喜留一部分兵力,依托闻喜北部的山岗防守,阻止鲁肃进一步北上,但他知道裴家在闻喜产业很多,裴潜不太可能轻易放弃闻喜。刘备损失太大,离不开裴潜的支持,不能不考虑裴潜的态度。

裴潜沉思良久,长叹一声。“卫大农,你说怎么办?”

卫觊面色如土。不管怎么说,安邑是必须放弃了,卫家成了丧家之犬,哪里还有什么做决定的资格,裴潜给他留面子,也是看在卫家在河东的影响力,并非是真要向他问计。

“董亭之战,败在士卒不精,指挥不一,亏得大王英勇,身当锋镝,否则后果更不堪设想。新败之后,不宜再战,还是据险而守,练兵殖谷比较好。闻喜北部的地势比鸣条岗更利于防守,撤到闻喜也是对的。只是新败之后,无兵增援汾阴,汾阴怕是要放弃了。汾水不比涑水,鲁肃控制汾阴,对我们很不利啊。”

司马懿点头赞同。涑水是季节河,冬春断流,夏秋才有水,可以行船。如果能守住安邑,江东水师受季节影响,能发挥的作用有限。汾水则是常流河,由汾阴到临阴一带常年通航,一旦放弃汾阴,这段河道落入江东水师之手,鲁肃的辎重运输和兵力调运都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临汾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能不能守住,谁也说不准。

但事到如今,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主动放弃汾阴,否则裴邯必死。

商量已定,司马懿去见刘备,转达了裴潜等人的意见,他们愿意将指挥权交给刘备,并由刘备从河东部曲中挑选精兵,补充董亭之战的损失,重建中军,同时退守临汾,闻喜则由刘备安排合适的将领镇守。

刘备听了,总算满了意,又假意推辞了一番,欣然笑纳。正当他准备派张飞、张郃去接应裴邯撤退时,汾阴传来消息,高顺、蒋钦趁胜包围了汾阴,发誓要杀死裴邯,以泄杀使之恨。

刘备不敢怠慢,随即命张飞、张郃、王凌率骑兵去汾阴,接应裴邯突围。

第2315章 破城

“刘备这么不禁打?”

收到高顺、蒋钦的战报,得知他们以少胜多,重创刘备率领的中山军主力,鲁肃大感意外,心里多少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在虞城时就不那么保守了,直接击败刘备岂不更好,免得这么麻烦。

“刘备轻敌了,面对都督,他不会这么大意的。”辛毗说道。他也有点意外,却不像鲁肃那么遗憾。作战不能太冒险,高顺、蒋钦可以败,鲁肃却不能轻易败,还是保守一点好。“这个高士平名声不显,实力却不弱,不仅能打能拼,捕捉战机的能力也一流,指挥万人作战没什么问题。不过他还是欠缺大战经验,大局观也略有不足,这一战急了些,若能及时调整节奏,缓一缓,等都督赶到,效果也许更好。”

鲁肃微微一笑。“瑕不掩瑜,能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毕竟是以寡敌众,既然战机出现了,就应该牢牢抓住。倒是我安排不当,如果安排张文远协助他,刘备这次在劫难逃。”

“是啊,我们的骑兵还是太少,追不上,要不然战果还能更大一些。都督,刘备被打败了,怕是不会再轻易出战,我们要做了长期对峙的准备。”

“这一次不能急,一定要等子明做好准备。”鲁肃抚着短须,沉吟片刻。“暂缓对汾阴的攻势,拖住刘备。”

“这恐怕有点难,裴邯杀了高士平的使者,高士平不会饶了他。况且刘备有万余骑兵,守汾阴不行,接应裴邯离开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为了能抓住裴邯,高士平很可能会趁胜猛攻汾阴。都督,我们要做好接应的准备。”

鲁肃转了转眼珠,有些无奈。相隔两百里,相互之间的联络滞后性很严重,等他的命令送到汾阴,或许高顺已经开始攻城了。攻城这种事就讲究一鼓作气,攻而不克,只能转为围攻,对士气影响很大。

不出辛毗所料,没过多久,他们就接到了高顺的新军报,他们已经重新包围了汾阴城,即将展开对汾阴的进攻。紧接着,斥候又送来消息,刘备撤出鸣条岗,去了闻喜,而张飞、张郃、王凌三人率领一万余骑,赶往汾阴去了。

鲁肃不敢大意,与辛毗商量后,决定用围魏救赵之计,越过鸣条岗,逼向闻喜,迫使刘备召回骑兵。在出发之前,他命人没收了卫家的家产、田宅,将卫家男女老少数百口人全部充作官奴婢,并派人给卫觊送了一封信,如果不立刻投降,河东以后就没有安邑卫氏这一号了。

卫觊接到消息,失声痛哭,恳求刘备出兵,夺回安邑,夺回他的家人。他担心刘备勇气不足,又去求王盖。王盖不仅是中山国尉,手里还有近两万并州骑,影响力非其他人可比。

刘备不想理卫觊,却又不能不做点表面文章,况且鲁肃主动来攻,他也不能不有所准备。他与裴潜等人商议,裴潜虽然担心裴邯的安危,可是相比之下闻喜更重要,他可不希望闻喜裴家像安邑卫家一无所有。

最后,刘备决定召回张郃、王凌,迎战鲁肃,只派张飞率领五千骑兵去接应裴邯。

张郃、王凌撤回后,张飞不得不谨慎从事。虽说他有五千骑兵,可是鲁肃也有四千骑兵,数量相差不大,装备、训练却差得不少,他没什么优势可言。毌丘兴、张绣随主力去了闻喜,张辽、庞德却不见踪影,他和这两人都交过手,清楚他们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万一遭遇,他不仅救不了裴邯,还有可能受挫。

张飞多派斥候,保持速度,随时准备应战。

……

汾阴。

高顺站在将台之上,俯瞰汾阴城,看着城头裴邯的身影,举起了手中的令旗。

击溃刘备的主力后,他们重新包围了汾阴城。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让高顺所部士气大振,尤其是那些关中籍、凉州籍的将士,觉得有高顺指挥,没什么对手是无法击败的,积极请战。

此战不仅缴获了大批物资,还抓了几千俘虏,蒋钦建议高顺将这些俘虏变成民伕,协助搬运攻城器械,进行攻城前的土工作业。高顺同意了,他对那些出身贫苦的普通俘虏说,没有人天生愿意做别人的部曲,你们做这些世家的部曲,无非是自己活不下去了,只能依附世家。现在河东已经是吴国的属地,推行吴国的新政,只要不懒,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好好的。你们如果愿意协助我们作战,此战结束后,想从军的可以加入我们,各种条件都遵照我吴军的制度执行。不想从军的也能分到土地,以后安生过日子。

这些人随刘备从安邑赶来,路上已经见过张辽之前发出的那些公告,只是将信将疑,都以为是吴军的舆论手段。如今听高顺亲自向他们解释,就算不全信,也没几个人主动跳出来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