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810 字 6天前

……

比预期的时间晚了三天后,袁谭一行终于赶到了卢奴。

看到奉命来迎的关羽,看到关羽身上的军服,袁谭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感觉。魏国之所以节节败退,关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颜良、高览都是死在关羽刀下,廮陶也是关羽攻下,袁熙因此而死。如此一个摧毁魏国的猛将,却成了孙策的帐下卫士,这也未免太讽刺了。

关羽倒是很从容,客气地请袁谭入营。袁谭更加惊讶,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人就是关羽。关羽是出了名的目中无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谦逊了?他和沮授、田丰交换了一个眼神,沮授、田丰也觉得不可思议,不约而同的摇摇头。

来到大帐,孙策已经收到消息,就在中军大帐前站着。一见袁谭,他便笑了,等袁谭施完礼,他便双手托住袁谭的手臂,哈哈一笑。“袁显思,又见面了。”

“是啊,没想到还能再见大王。”袁谭也很感慨。

“这说明我们有缘啊。”孙策朗声大笑。“我三弟叔弼作书来,让我代为问候。当年的救命之恩,他一直记得呢。”

袁谭连连摇手,口称不敢。他救过孙翊一命,孙家兄弟一直记在心上。孙策也救过他一命,却绝口不提。这让他非常感动,更加敬佩孙策的为人。两人比肩入座,分宾主落座,寒喧了几句,袁谭主动起身。

“大王,容罪臣为大王介绍几位冀州俊杰。”

“有劳。”孙策含笑点头。

“这位是巨鹿名士,田丰田元皓。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刚正不阿。”

田丰上前拜见。孙策伸手虚扶。“常听文子俊提及先生,以为乡里贤达,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田丰谦虚了几句,退在一旁。袁谭又指向沮授。“这位是广平沮授沮公与,志向高远,谋略过人。惜乎不得其主,清名为我所累,明珠蒙尘。”

沮授上前见礼,孙策还礼。“郭奉孝、荀文若常提起公与,许为劲敌。如今化敌为友,还望公与不弃,共谋大事。”

沮授躬身再拜。“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言智。蒙大王不戮,侥幸之至,侥幸之至。”

袁谭再介绍崔琰。“东武城崔琰崔季珪,大儒郑康成弟子,文武双全,质朴厚重,有古人遗风。他曾在中原游历数年,对大王新政了解颇深。”

孙策很惊讶。“季珪游历至何至?”

崔琰躬身行礼。“东至海,南至江,兖豫青徐,皆曾走马。”他顿了顿,又道:“不过琰对大王之政,并非全无异议。”

孙策笑着点点头。看来这些冀南人是有备而来啊。“无妨,理不辩不明嘛,有不同意见是好事。诸事草创,难免挂一漏万,正需要诸位贤达畅所欲言。”他打量了崔琰片刻,又道:“冀州崔氏,荣归清河矣。”

崔琰心中一动,随即恢复了平静,再拜,退了下去。袁谭接着介绍其他人,孙策一一寒喧。有郭嘉在侧,他对冀州文武并不陌生,奉命接管邺城的徐琨又提前送了文书来,里面就有这些人的介绍,籍贯、职务、能力、风评,一一在内,眼下只是走个流程罢了。他唯一感到意外的是没有看到司马懿兄弟的名字,不过他也没问。司马懿是河内人,迟早要见的,区别只在于是敌是友罢了。

寒喧过后,孙策设宴,为袁谭接见。相关事宜,之前已经由徐琨宣布过了。袁谭为邺侯,食邑三千户,但他本人不能留在邺城,必须迁到建业去。他的弟弟袁尚没有爵位,也作为人质去建业。田丰担任魏郡太守,协助徐琨,留守邺城,沮授加入军师处,参赞军务,崔琰等人各有任命。

在刘备的进攻面前,魏国几近亡国,没什么讨价还价的资格,只能听天由命。对孙策的安排,他们非常满意,作为降臣,能有这样的礼遇已经很不容易了。

唯一没有着落的是郭图。作为袁绍时代的老臣,郭嘉的族叔,他的辈份很高,资历很老,能力也不能说没有,但人品实在太差,又一把年纪,指望他改正也不太可能。孙策的意思是让他回家养老,不过具体的事要郭嘉去说,他就毋须出面了。

宴会进行到中程,全柔传来了消息,张飞、张郃得知关羽战败,卢奴投降,没有再战之意,放弃了常山,退守井陉关,眼下他们正在做攻城的准备,不日即将展开对井陉关的进攻。

随军报送来的,还有一份由孙权草拟的冀北方略。孙权功课做得很仔细,方略图文并茂,连常山境内有哪些河流都一一标注在上面。虽然知道这应该是参考了常山国的郡国舆图所作,而且有全柔的协助,但孙权在这么短时间内能做到这个地步,孙策还是满意的。

事实说明,如果孙权不好高骛远,满足于一郡,或者万人之将,他还是一个很称职的。

宴会之后,孙策便宣布将对冀州的水系进行整顿、疏浚,希望田丰、沮授等人献计献策,多提意见。冀州的水系存在不少问题,如果能进行合理规划,能够提升冀州的土地利用和内河航运的效率,交通方便了,工商业也会跟着受益。

借着这个机会,孙策让甄俨介绍了一下初步规划。虽然袁敏等人水利专家还没有赶到冀州,甄俨却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以各郡国的舆图为基础,再加上实地考察,拟了一个粗略的方案。

田丰、沮授等人开始还以为孙策只是借机从冀州掠取钱粮——治河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以这个理由从冀州征收钱粮再合理不过,可是听了甄俨的介绍,他们意识到孙策并非如此,他是真打算在冀州大兴水工,多少有些惊讶。

田丰没忍住,起身发问。“大王不趁胜取并州吗?”

第2259章 见沮授

孙策笑道:“正当向诸君请教。田公有什么高见,不妨直言,孤洗耳恭听。”

田丰拱手谦虚了几句,开始陈述意见。他认为应该趁热打铁,追击刘备,趁势抢占河内、河东,窥视关中。刘备望风而逃,如丧家之犬,正是趁势追击,一举予以歼灭的好机会。如果让他在河东或者并州站稳脚跟,再想进攻就难了。

孙策频频颌首,转头又问沮授、崔琰等人的意见。沮授等人纷纷附和。田丰所说都是他们商量好的方案,一是这么做的确符合用兵之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孙策当初没杀刘备是考虑影响,现在刘备已经是敌人,不趁机要他的命就太说不过去了;二是一旦将战线推进到河内甚至河东,冀州的压力也会小很多。若是刘备控制了并州,居高临下,俯窥冀州,冀州成为长期对峙的战场,会被拖垮,至少发展会受影响。

吴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没能实现,不就是因为战事拖累,消耗太大吗?不管多富庶的地方,连续打上几年仗,势必受影响。冀州原本是大州,近百万户、六百万口,实力可与豫州、荆州比肩,可是中平以来十几年,先是闹黄巾,后来又追随袁氏父子征战,实力大受影响,现在的户口不到之前的六成。相比之下,豫州、荆州——尤其是豫州——得新政之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冀州。

他们当然不愿意冀州继续成为战场,尤其是被动防守的战场。

只不过事情与他们当初设想的不同。他们没想到孙策会打算在冀州疏浚河道。虽说疏浚河道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益也是很明显的。船只无疑是这个时代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如果冀州的河道得以整顿,能够发挥作用,至少能造福几代人,对战事也有帮助,运输的消耗会大幅度的降低。

有了这个考虑,反对的态度就不那么坚决了,就连田丰本人都没有把话说死。

孙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邀请田丰等人参与方案讨论。这无疑是一个大工程,真正开工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可以慢慢讨论,甚至两个方案同时论证,看看哪一个更合理、更有利。

田丰等人早就听说过孙策喜欢听了不同的意见,还专门成立了军师处,凡是重大行动都会经过讨论,却是第一次亲自经历,多少有些新奇,还有些兴奋。孙策没有因他们是降臣就忽视他们的意见,邀请他们参与讨论,而且讨论的又是与冀州息息相关的事,他们自然求之不得。

宴会的气氛轻松而热烈,孙策谈笑风生,热情而又不失坦诚,很快就打消了田丰等人的顾虑,博得了他们的认可。

宴后,孙策留下了沮授。

两杯香茶送了上来,茶雾袅袅升起,孙策打量着沮授清瘦的面孔,嘴角露出一抹浅笑。毫无疑问,拿下冀州,最有价值的收获就是沮授。田丰已经老了,性子又过于刚正,大部分时候只能当作道德模范,并不能起太大的作用。沮授正当不惑,经验丰富,至少还能发挥二十年。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后,曹操曾想将沮授收为己用,可惜沮授看不上他,一心想逃回河北,而且险些成功了。曹操不愿意他再为袁绍所用,只能杀了以绝后患。如果沮授能及时逃回河北,历史的结果也许是另外一番模样。

“公与,尝尝这新茶。”孙策伸手示意,淡淡的笑道。从见面开始,沮授就没怎么说话,甚至连表情都不多,孙策相信他有想法,只是没有说而已。之所以将他留下来,就是要问一问,真正打开他的心扉。

沮授双手捧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大王,这茶好,香气浓郁,滋味淳厚,有高山之味。”

孙策看向沮授的眼神多了几分惊喜。“不想公与如此懂茶,竟能品出这茶的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