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443 字 6天前

可惜现在消息不畅,不知道黄忠现在在什么位置。不过以他对黄忠的了解,只要有机会,黄忠一定不会放过。能在混乱的战场上斩对方大将首级的,有几个不是捕捉战机的高手。

孙策心中一动,走到沙盘前,一手抱在胸前,一手摩挲着下巴上的短须。这些天没太忙,连修面的时间都没有,胡须有点长了。

“把双方可能的形势摆出来。”

“喏。”一个军谋应了一声,将代表各部的兵俑摆到位置。这样一来,双方形势就非常直观了。中间是驻守颍阳的鲁肃,四周围着麹义、黄琬、荀衍,再往外,孙策本人在东,董袭在南,全柔在北,黄忠在西,从四面将麹义三人围住。

“这是瓫中捉鳖之势啊。”孙策笑道:“秋天还没到就要进补,是不是太急了点?”

军谋们忍俊不禁,轰堂大笑,原本有些压抑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从形势上看,如果不考虑双方的兵力差距,这的确是一个对己方更有利的局面。

陈群咳嗽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道:“是啊,好大一只鳖,如果能抓住是够补一补的。只是要小心,被它咬住可是要丢一块肉的。”他指了指被围在中央的鲁肃部。“首先要丢的就是充当诱饵的这块肉。”

郭嘉笑了笑,同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道:“长文,你看错了。这不是一块肉,这是一块骨头,而且是一块硬骨头。麹义想咬这块骨头,还要看他的牙口够不够好。”

陈群哼了一声,不以为然。

郭嘉也不理他,来回走了两步,手指在沙盘案边轻轻叩击着,眼珠转来转去,思索半晌,突然说道:“将军,春田夏苗,秋蒐冬狩,我们也别分那么清楚了,干脆春夏秋冬一起上,来一场群殴吧。至于最后是春花袭人,还是秋风刺骨,那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孙策心领神会,连连点头。“有意思,我觉得不错。你们觉得呢?”

军谋们也恍然大悟,纷纷点头附和。

“我看行。”

“这个法子好。”

“没错,这个很切题。”

陈群莫名其妙,看看孙策,又看看郭嘉,见在场的人似乎都懂,只有他一个人不懂,不免有些尴尬。

第1345章 患得患失

孙策回到大帐,让人叫来了庞山民。

在营里住了几天,庞山民情绪一直不高。他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帐里读书,修订《盐铁论考释》,偶尔出来散散步,也只在大帐周围走走,绝不出中军大营。孙策找他很方便,诸葛亮刚出去一会儿,庞山民就来了,手里拿着一卷书,脸色看起来有些苍白。

“将军。”庞山民拱拱手,静静地着了孙策面前。

孙策很惊讶。他仔细打量了庞山民两眼,又站了起来,走到庞山民身边,歪着头,仔细打量着他,关切地问道:“病了?”

“哦,没什么。”庞山民忽然意识到自己有点颓废,让孙策误会了,连忙挺起胸膛,大声说道:“将军放心,我什么病也没有,只是……”他有些尴尬。“突然闲下来,有点不太适应,而且军营里事务多,睡得不太好。”

孙策恍然大悟,庞山民是有病,不过不是身体有病,是心理有病,四个字:患得患失。庞家的人似乎都有这毛病,即使是号称隐士的庞德公也不例外。他鄙视地瞅了庞山民一眼。“你还没娶妻生子,就虚成这样?不是说要带兵征战吗,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去实践一番。”

庞山民红了脸。“是我一时糊涂,书生意气。”

“你可别这么说,书生能带兵的不在少数。”孙策忍不住刺了他一句,庞山民微红的脸顿时没了血色,刚刚抬起的头又低了下来,就像被人抽去了脊梁骨。孙策更加失望,本想再臭他几句,可是一看旁边的诸葛亮,再想到远在青州的庞统,又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算了吧,庞山民不是宰相之才,只是机缘凑巧做到了颍川太守,对他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当初无人可用,庞山民还算出类拔萃,现在人才多了,庞山民就不起眼了。

孙策摆摆手。“你收拾一下,准备回阳翟。”

庞山民下意识地应了一声,随即又很惊讶,猛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着孙策。孙策很无语,却不想和他计较。大战将起,全柔没有时间处理阳翟的政务,他需要庞山民回去分担责任,守住阳翟城,让全柔一心一意的执行战斗任务。

“回去之后,配合全柔,如果有人想征战立功,让他们到我营中报到。郡兵交给全柔,由他统一调度,你安心处理政务。麦收基本结束了,父城、昆阳诸县有不少人响应黄琬、麹义的,你把名字记下来,等战事结束,我再和他们一个个的算帐。阳翟、颍阳、临颍、颍阴诸县交战,会有损失,你也记下,届时找枣祗划拨粮食救济……”

孙策要需要庞山民做的事一一交待,庞山民认真地听着,不时的点点头。孙策最后又关照了几句,让他有什么不清楚的去问诸葛亮。诸葛亮有过人的记忆力,他几乎记得孙策说过的每一句话。

庞山民唯唯喏喏,跟着诸葛亮出了大帐。出了大帐,他轻轻地吁了一口气,觉得很丢脸,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和诸葛亮说话。诸葛亮倒是很平静,陪着庞山民走回他的大帐,帮着庞山民收拾东西,等庞山民情绪稳定下来,他才慢吞吞地说道:“山民兄,我刚到平舆的时候,曾由严曼才引荐,随徐公河大师学过几天算学。”

庞山民默默地点点头。他听说过这件事。

“可是我后来放弃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庞山民这才意识到诸葛亮不是说闲话,打起精神,思索片刻,若有所思。他重新抬起头,打量着诸葛亮,眼神有些复杂。他沉默了好久,点点头,欲言又止。

诸葛亮笑笑,指指摆在一旁的《盐铁论考释》。“弱冠而位登颍川太守,未而立而著此书,几乎人手一册,山民兄仕途得意,学林有声,足以青史留名,又何必非要在军功上证明自己?”

庞山民苦笑,又有一些释然。“孔明,多谢。”

……

黄琬赶到颍阳,比预期的日期迟了两天。

荀衍接到消息,已经提前赶到,与麹义一起出营三十里迎接。韩繇随行,他双腿不良于行,只能坐着轮椅。这轮椅是从南阳传来,据说是南阳本草堂病人专用,后来便流传到颍川来了。

黄琬看着韩繇,很是感慨。他和韩馥也算是上旧相识,谁会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他和韩繇寒喧了几句,聊了些当年事,默契地避开了韩馥之死。

客套话说完,黄琬便与麹义、荀衍商量起攻打颍阳的事。他告诉麹义、荀衍一个消息:黄忠已经离开了鲁阳,正尾随在他后面,但离得比较远,大概有百里左右。

麹义和荀衍不解,异口同声的问了一句:“他想干什么?”

黄琬一声苦笑,透着说不尽的无奈。“别看黄忠只有万人,他却是孙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早在襄阳之战时,他便阵斩过曹操部下的夏侯渊,此后一直坐镇南阳。”他看看荀衍,又扫了一眼麹义,伸手点点自己的太阳穴。“这样的人跟我后面还能干什么?取老夫的项上人头耳。”

“不会吧。”荀衍倒吸一口凉气,头皮有些发麻。他现在有点理解为什么黄琬会迟到两天,而且脸色这么不好了。被一个这样的人盯着,绝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他对此深有体会,董袭是江东人,以勇猛著称,他一直担心董袭会来踹营,每天睡觉都不敢睡死,随时准备应变。几天下来,人就像霜打了似的,浑身乏力。黄琬虽说有带兵经验,毕竟年过半百,精力日渐不济,如果再睡不好,这是很熬人的。

荀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袁绍今年也五十了,他面对的孙坚可比董袭、黄忠还要勇猛,他的压力岂不是更大?他的身体坚持得住吗?就算他这次战胜了孙坚,下次面对孙策呢?让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和二三十岁的青壮拼体力,不用看也知道孰胜孰负啊。

见荀衍出神,黄琬咳嗽了一声:“麹将军,休若,我想设计伏击黄忠,先解后顾之忧,你们意下如何?”

荀衍不假思索。“一切全凭黄公吩咐。”

黄琬看向麹义,麹义不紧不慢地说道:“黄公所言,自是至理,只是黄忠谨慎,离我军百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远遁,想伏击他怕是没那么容易。如果伏击不成,又耽误了时间,那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