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425 字 6天前

周瑜很隆重的向长沙太守府的掾吏介绍荀攸、辛毗,这些人大多是本地豪强或者名士,但长沙虽是江南大郡,户口殷实,论名士的质量和数量却远不如江北,更别说和颍川相比了,在座能有资格和荀攸、辛毗攀谈的也就桓阶一人,其他人都不敢造次,说错了话,或者应对不周,要被人笑话一辈子。而有了这两人辅翼,周瑜的身份也在无形中拔高了不少,绝非孙坚临郡时可比。

不动声色之间,周瑜就完成了对长沙士人的收服,接下来的工作也顺理成章,基本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以桓阶等人为首,轮流向周瑜汇报长沙的人口、户籍、仓库存粮等相关数据,处理得井井有条。

周瑜随即命人引原太守张羡上堂。周瑜与张羡一番详谈后,对他之前的政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请他留任长沙太守。张羡喜出望外,欣然从命。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悬在嗓子眼的那颗心算是彻底落回了肚子里。

……

饮宴后,辛毗随荀攸来到刚刚安排的小院。荀攸没有带家属,身边只有两个侍者,院子里很安静。辛毗看了一眼,就非常满意。他和荀攸一起在南阳住了半年,没想到又在长沙聚首了。只是时移势迁,如今的他是丧家之犬,荀攸却是周瑜的心腹。

“公达,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反正我是看走了眼。”

荀攸笑笑,没有说什么。辛毗这么说其实就是变相的道歉,在此之前,辛毗对他多少是有些轻视的。对辛毗来说,这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可是对荀攸来说,他从来没把辛毗的态度当回事。

两人落座,荀攸让侍者上了茶。“佐治,说说吧,究竟怎么回事?”

看到荀攸,辛毗已经冷静了不少,再经过这大半天的思考,辛毗也反应过来了。他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与张邈会面后,他就向颍川老家走。张邈送了一份厚礼,他原本还有些担心被劫,所以走得很慢,天大亮才动身,天不黑就入驻,走了十来天才进入颍川郡。还没等他回到阳翟,张超派人追了上来,告诉他说,何颙行刺孙策,被孙策抓了,张邈和丁夫人都被牵连。他左思右想,觉得能救何颙的只有荀攸,就用张邈送的礼到长社市买了一辆最新式的四轮马车和十几匹马,日夜兼程的赶到长沙。

荀攸静静的呷着茶,等辛毗说完,他久久没有说话,神情凝重,眼神有点不对焦。

“公达?”辛毗又不安起来。

荀攸一惊,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笑笑。“佐治,你有没有想过,袁本初为什么会有废长立幼的打算?”

“利令智昏。”辛毗毫不客气地说道。

“我原本也这么想,可是现在看来,这事情没这么简单,我们都低估了袁本初。”荀攸摇摇头,若有所思,又像是自言自语。“袁本初为人刚愎自用,但他不会不清楚废长立幼的危害。别说袁尚还小,会不会夭折都说不准,就算袁尚已经成年,刘家的实力又岂能与党人相提并论?”

辛毗眉头微蹙,沉吟了片刻,倒吸一口冷气。“公达,你的意思是说,袁本初废长立幼,是担心袁显思被党人左右?可是……”他说了一半,没有再说下去。他与党人接触得不少,与何颙在南阳半年多,对何颙的脾气太清楚了,简直是一柄利刃,老而弥坚,伤人伤己。那袁绍是不是无法接受何颙,却又不能公然与党人决裂,所以要借孙策之手杀何颙?以他对付韩馥的作派,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辛毗忽然觉得很失落。“公达,党人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者以千数,最后却要落到这一步吗?”

荀攸转头看着辛毗。“奇怪吗?你也不是借刀杀了边让?”

辛毗很尴尬,无言以对。

“形势在变,党人也要变,何伯求那一代人已经是日薄西山,袁本初曾经追随他们,但他现在身份不同了,想法也变了,有分歧在所难免。”荀攸轻轻放下茶杯,耷拉着眼皮。“何伯求想以孙将军代替袁本初,为党人再营一窟,用心是好的,但他的手段未免太陈旧了。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焉能不败?”

第1069章 变则通

辛毗沉默了片刻,忽然有所感悟。

“公达,友若本在河北,文若去了长安,你在这里,你们叔侄是不是有什么约定?”

荀攸不解地看着辛毗,随即又笑了,摇摇头。“你可能不信,但我们的确没有约定。当然,我没有留在邺城,也没有去长安,而是来这里,的确有想另辟蹊径的意思。从陆贾、贾生起,儒门抗争了几百年,历儒法之争,经王莽之变、两次党锢,那么多先贤付出了荣耀和牺牲,却还是看不到一点希望,不能不有所变化。易云:穷则变,变则通嘛。”

辛毗感慨地点点头。“荀家人才辈出,让人望尘莫及,将来颍川世家必以荀家为首。”

“只有荀家是不够的,甚至只有党人都不够,这是有志之士共同的事业。”荀攸抬起头,坚毅的目光透过窗户,看向远处的蓝天。“何为士?以仁为己任,死而后矣。求仁得仁,夫复何怨?”

辛毗点头附和,过了片刻,突然一惊,猛地抬起头来,长身而起。“公达,你的意思是说……何伯求必死无疑?”

荀攸默然不答,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辛毗愣了片刻,慢慢坐了回去。他身为年轻一辈的智者,岂能听不懂荀攸的意思。如今天下大乱,州郡各自为政,但真正有实力的势力只有三个:长安的朝廷,河北的袁绍,东南的孙策。朝廷有道统,袁绍有世家,孙策后来居上,集结了一群寒门士子,凭借着寒门士子特有的无所畏惧,硬是打出了一番天地,与朝廷、袁绍鼎足而立。何颙逃离了长安,又离开了河北,现在又刺杀孙策失败,除了死,他还能有什么选择?

何颙死了,张俭闭门谢客,那一代党人将成为过去,接下来就看荀攸这一辈人各展所长,看看谁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了。

辛毗叹息道:“可是如此一来,党人分裂在所难免啊。”

荀攸慢吞吞地说道:“党锢之祸,不就是党人太团结,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吗?”

辛毗苦笑。党人的势力的确太大了,不仅朝廷忌惮,袁绍也忌惮,孙策也不例外。荀攸不肯出面救何颙,也许正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如果让孙策感觉到威胁,他也许会更排斥党人。这么说,他将何颙关押起来却不杀,正是要看荀攸的反应。如果荀攸反应强烈,不仅救不了何颙,反而会让何颙死得更快。

那孙策会杀何颙吗?他不会不知道,杀了何颙,就等于与天下党人为敌。

辛毗反复权衡,还是猜不透孙策会怎么做,郭嘉又会出什么样的主意。说到底,袁绍也好,孙策也罢,都只是表面上的强者,真正的决策者是他们身后的士人,尤其是颍川的士人。袁绍身后有郭图,孙策身后有郭嘉,士人才是这天下大局的真正对弈者。

可惜,我现在成了旁观者。

“那我们就什么也不做?”

“做得越多,何伯求死得越快。”荀攸转过身,仿佛突然活了过来。“当然,你也别闲着,做点有用的事吧。周将军拿下了长沙,还有三郡未下,为了赶时间,可能要分派将领出征,你如果愿意,辅佐其中一部,立些功劳,将来再缓缓图进。”

辛毗挑了挑眉,默默地点了点头。周瑜是孙策的亲信,但他与其他人不同,他是真正的世家子弟,最能理解党人的志向。在他身边做事,要比在孙策身边更顺心一些。而且以他的情况,现在也没别的地方可去。留在周瑜身边唯一的麻烦就是将来可能与兄长辛评为敌。荀攸说了,辛评去了长安,很可能还会去曹操身边。曹操就在益州,与荆州发生冲突几乎是必然的事。

辛家也和荀家、郭家一样,分属不同阵营,各为其主了。

……

周瑜斜倚着凭几,竖起尾指,轻轻挠着发鬓。

荀攸坐在他对面,拱着手,沉默不语。辛毗坐在一旁,低着头,露出脑后的伤疤。伤口已经愈合,但头皮被削去,赖华佗妙手,将找回的头皮重新缝合,勉强遮住了伤口,但这块头皮再也长不出头发,露出一大块丑陋的疤痕。辛毗自己看不到这块疤,但这块疤却深深的烙在他的心上。

周瑜站了起来,走到辛毗对面,亲手放下辛毗撩起的头发,又帮他戴上冠,最后拍拍辛毗的肩膀。“连孙将军都杀不死你,以后就没人能杀得死你。佐治兄,你是有福之人,能得到你的帮助,我非常荣幸。”

辛毗松了一口气,又惭愧不已。“将军错爱,愧不敢当,将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袁使君。”

“若非佐治之福泽,袁使君又怎么会死里逃生?”周瑜轻笑一声,看看荀攸。“公达,你没告诉佐治当时的情景吗?”

荀攸笑笑。把孙策追击袁谭,袁谭误入沼泽,被孙策所救的事说了一遍。辛毗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不禁愕然。他一直以为袁谭是战败被俘的呢,对袁谭多少有些失望,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以他对袁谭的了解,他猜袁谭当时不是误入沼泽,很可能是有求死之心,却阴差阳错,被孙策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