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四章 三百亿英镑赔款(1 / 2)

二道贩子的崛起 木允锋 1604 字 12小时前

“撤退?”正在伊斯法罕苦战的马彪忽然接到一个让他茫然的命令,虽然在俄军第十一集团军大举杀到以后,他手中这点人打得越来越艰难,但他自信凭借充足的物资供应,还是能够坚守到从巴尔干撤出的那两个军赶到的,如果这时候撤退,那就等于把俄军放到了巴士拉,不但那里堆积如山的军火拱手相让,而且也就等于断了欧洲军团的后勤供应,对欧洲战局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但这个命令不是参联会下达的,而是由侍从处下达的,也就是说这是作为陆海军大元帅的皇帝陛下亲自下达的,这是圣旨,必须不能有丝毫差错地执行。

“是的,撤退,但必须做出一番表演,让外界看来你们完全是无力抵挡才不得不撤退的。”亲自来下达命令的科威特宣抚使说道。作为皇室直属领地,除了皇室派驻的总督之外,还有一个宣抚使,前者负责管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后者实际上就是监军,就跟唐朝时候给节度使派太监一样,当然表面的职责是专门代表皇帝陛下显示皇恩,比如是搞搞慈善,抓抓教育,弘扬一下中华文化之类的,本质上就是一个特务头子。

杨皇帝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军队在这里玩什么三百勇士,就算马彪能守住伊斯法罕,恐怕死伤也得以万计,到现在》长>风》文学为止中国陆军在战争中单场战斗伤亡还没有过五千的记录,为了一个可守可不守的目标付出这么惨烈伤亡很明显不划算。

而且把勃鲁西洛夫放到巴士拉也不是什么坏事,至于那里的军用物资,这个很简单,能运走的运走,运不走的炸掉,马彪撤退时把铁路什么的狠狠破坏一下然后再节节阻击,给后方处理这些军火物资赢得时间。先处理那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至于像子弹炮弹这些留给俄国人也无所谓,增强一下勃鲁西洛夫的攻击能力,让他继续在奥斯曼境内大杀四方,这完全符合杨皇帝的战略。

说到底哈米德二世这个人也是必须要削弱一下的,这些年他老是摆出一副哈里发姿态,惦记着恢复他的帝国荣光,这一点杨皇帝也是看在眼里的,穆斯林不好搞,真要让他成了气候。对中国也是个麻烦,如果借俄国人的手狠狠给他削弱一下,这无疑对他的成长很有好处。

坑敌人和坑盟友,这两者都很重要,事实上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坑盟友已经是杨皇帝最主要的任务,所以他才给马彪下了这么一个命令,至于欧洲军团的物资供应,这个可以在吉达港登陆然后走汉志铁路。不过这座港口设施比较落后,所以肯定在供应量上要受到一定限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等从中国而来的援军到达后会重新夺回巴士拉的。欧洲战场上的攻势,就只能缓一缓了,无论德国还是约瑟夫皇帝也都只好再忍一忍了。

马彪哪知道这些呀,不过虽然心有不甘。但既然是圣旨,那就得必须尊旨了,紧接着当俄军集中整整三个军的兵力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后。只有两个师的中奥联军防线终于崩溃了,而且由于突破口最先在奥斯曼军防线上打开,所以马彪连演戏都不需要,直接顺势撤退就可以了,临走前把伊斯法罕火车站特别是扎因代河上的铁路桥直接炸得连桥墩都没剩下。

撤退到扎林沙赫尔后,又在这里的守军配合下,重新组织起一道防线进行抵抗,但终究兵力差距太大,而且奥斯曼军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结果再失扎林沙赫尔,就这样一直撤退到扎格罗斯山区,然后才算略微止住后退的脚步,但面临俄国整整一个集团军的进攻,很显然他也守不了多久,除非增援能够尽快赶到。

但问题是需要增援的地方太多了,被困在亚美尼亚的奥斯曼第二集团军终于没能等到增援,二十一万大军在三个俄国集团军的围攻下突围无望再加上那些东正教士兵哗变,最后不得不向俄军缴械投降。奥斯曼第二集团军全军覆没以后,俄国人紧接着又逼降了残余的波斯人,然后分出一个集团军增援勃鲁西洛夫,剩余三个集团军全部直捣奥斯曼腹地。

哈米德二世匆忙把他留作预备队的第六集团军和溃败的第三集团军推上去阻击俄军,另外从巴尔干撤回的第一,四两个集团军日夜兼程赶去增援,不过很显然在经历了前线的失败以后,他已经对自己的军队失去了信心,对于四个集团军到底能否挡住三个俄国集团军很没底气,所以在他一再要求下,中国两个原本增援巴士拉的军,调出了一个增援奥斯曼军。

毕竟丢了巴士拉最多战局困难点,要是挡不住这支俄军就该直捣伊斯坦布尔了,他可不想落个穆扎法尔丁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