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 太子左庶子(1 / 2)

说话之人,是位中年男子,李忘忧并不认识。

今日属于佳节,百官勋贵入宫无需穿着朝服官袍,李忘忧也看不出说话这中年男人的身份品级。

“你是何人?”李忘忧眼睛一眯,不满出声询问道。自己与三小说话,关卿屁事?

那中年男人很是傲慢的回道:“门下坊太子左庶子于志宁。”

他之所以方才会站出来挑衅李忘忧,自然是因为嫉妒。嫉妒李忘忧如此年少,便能封爵开国县伯;嫉妒李忘忧与太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此人身为太子左庶子,觉得自己才应是太子亲近之人,自然看不惯李忘忧与李承乾如此亲密。

李忘忧闻言不禁挑了下眉毛,太子左庶子,正四品上的官品,是东宫属官,属于辅助李承乾这位太子的高官。

用后世的话说,便是太子办公厅主任,权柄不小。也可以说是李忘忧的“同行”,同样有教导太子的职责。

不同的是,太子左庶子虽然有教导太子之责,却并不属于太子的老师。而李忘忧却是太子李承乾与李泰、李丽质磕头拜了师的师长。

古人所言的天地亲君师,最后的这个师,指的便是李忘忧对于李承乾他们而言的关系,而太子左庶子并不在这个“师”的范畴之列。

要真论起来,只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与太子太保,这东宫三师,能够真正算是太子的老师,不过三师都是虚衔无实职。

李二当初曾开玩笑说要封李忘忧为太子太师,差点没把李忘忧给吓死。

开什么玩笑,自己不过十六,翻过了年也不过十七,哪里敢领这封赏。太子三师那可是从一品的大佬才有的殊荣,他一个嫩头小子,要真应下了李二所言,不被朝中大佬们的口水给喷死才怪了。

好在李二也只是开玩笑,他也知道此事不可能。

所以虽然李承乾他们拜了李忘忧为师,李忘忧名义上是“帝师”,但这属于私人关系,并非朝堂所认可的“官方关系”。

而这位名叫于志宁的太子左庶子,李忘忧倒是在史书上有读到过此人。

就史书上记载,此人到也算是忠臣。李承乾骄奢放纵之时,于志宁一直劝谏,甚至还写下了二十卷的《谏苑》,进行劝谏。李二当时大喜,不仅赏赐黄金绢帛,还将其升任太子詹事。

而后其母去世,依制于志宁需要辞官守孝,却被李二夺情,官复原职。

《新唐书》中还记载,李承乾因为恼怒此人,派了刺客去刺杀他。结果刺客不忍心下手,于志宁才逃脱一命。

李忘忧在看史书时,就觉得这位于志宁,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骨子里也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罢了。

否则身为太子左庶子,身为太子属官,不仅不给李承乾出谋划策,反而以所谓“奢侈放纵”为借口,为讨李二欢心,摆出一份直臣的模样,拼命“劝解”李承乾。

那二十卷的《谏苑》就更可笑了,李承乾当初身为太子,不过是沉溺于歌舞,生活奢华了些,身为太子属官,居然写出二十卷的书册来进行“进谏”。

在李忘忧看来,这哪里是什么进谏,分明就是在给李承乾写黑材料、小报告,交与李二告状。

于志宁母亲去世,更可看出这人醉心于自己的官职,李二不过劝说一下,他便欣欣然的重新坐会到太子詹事的位置上去了,可见一斑。

至于《新唐书》中所谓的太子派人行刺一事,在李忘忧看来就更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