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5、当黄雀,云中子遭殃(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1954 字 14天前

“云中子,如果你再不退走,本姑娘就一把大火把这里全部烧干净,让你们神霄派的所有典籍化为灰烬,今后狗屁都不是!”

突然听到这句话,惶惶不可终日的李宪和韦冬宁,宛如拨开云雾而见青天,不由得精神大振:武元春就在这里,关键是还活着!

原来,李宪和韦冬宁担心被敌人瓮中捉鳖,不敢轻易下到地坑窑。而是趴在地坑窑上面,偷偷观察下面的情况。

山顶的地坑窑比下面的那个地坑窑更加离谱,天井的深度超过二十米,而且是一个直径三十多米的圆形。天井周壁均匀分布着二十七座窑洞,只有一条不到两尺宽的台阶路上下。

没想到守候半个小时,并没有看见人从窑洞出来。二十七座窑洞里面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两个人一无所知。

李宪对韦冬宁耳语道:“武元春占据了神霄派的典籍密室,云中子投鼠忌器,武元春暂时应该没有性命之忧。”

“可是僵持下去对我们更加不利。”韦冬宁神情严峻:“武元春并不知道我们已经过来了,如果她情急之下做出傻事,我们根本无法救援。”

“你在这里守着,我去去就来。”李宪扔下一句话,然后缓缓往后退去,重新回到了碾盘下面的地道之中。

李宪不进反退,让韦冬宁有些摸不着头脑。好在韦冬宁对李宪有信心,所以还是趴在坑沿上,留心天井下面的情况。

其实,李宪对于如何才能打破眼前的僵局,心里并没有什么成算。

他之所以退入地道之中,就是觉得脑海中始终有一个模糊的影子,但始终没有抓住,所以他选择进入黑暗之中闭目沉思。

碰到棘手的难题,李宪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静思,这是前一世养成的习惯。

果然不错,进入黑暗之中,李宪的脑袋中灵光一闪,终于被他找到了一点儿头绪。

此前的经历已经证实,谢家寨高低搭配的两层坞堡,在修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攻守兼备。能攻能守,能进能退,这是最值得推崇的优势。

可是在李宪看来,山顶上的这处坞堡就存在极大问题。

就像李宪这样,首先攻破了吊桥两侧的暗堡,摧毁了四架弩床,吊桥这道防线就已经崩溃。

不仅如此,攻破吊桥两侧暗堡的恶劣后果,就是李宪发现了一条通向山顶的暗道,直接占领了山顶坞堡的制高点。如此一来,山顶坞堡就变成了一处死地。

李宪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既然自己能够攻破吊桥两侧的暗堡,那就肯定还有另外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从坞堡的整体布局来看,设计这处坞堡的人,肯定是一个心思缜密之辈,绝对不可能给自己弄出一个自掘坟墓的结局。

脑袋中火花闪现,李宪找到了困惑自己的问题的症结所在:“既然谢家寨坞堡按照能攻能守、能进能退的思路设计,难道最核心的山顶坞堡会变成一处死地,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韦冬宁不知道谢家寨坞堡的来历,但是李宪看过八百多年之后的考古资料,他当然知道谢家寨坞堡并非神霄派挖掘出来,而是东汉末年挖出来的,神霄派不过是窃据在此而已。

想到这里,李宪使劲拍了拍脑门,很有些自责:“我真是个傻子!谢家寨坞堡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战火,绝大部分都已经崩塌,所以考古资料的记载并不完善。但是考古人员曾经提出一个大胆推测,这里应该有两条地道!现在老子已经控制了通往山顶的地道,应该还有一条地道能够通往山顶坞堡里面,这样才能满足‘有进有出’的要求!”

自怨自艾是没用的,想到就做才是李宪的风格。

沿着地道往下,李宪对每一寸洞壁都进行检查,结果一直来到堑壕底部,依然没有发现第二条地道。

李宪不甘心失败,干脆从地道出来,重新跑到吊桥西侧北面的那处暗堡,结果还是没有发现第二条地道。

“不应该呀!”李宪站在堑壕里面,下意识地往西走去,结果来到了河边上。

这里是一个高度三十多米的陡坎,下面就是河滩地。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老子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直到把南墙撞倒为止!”

李宪一发狠,就利用爬墙虎手套溜下绝壁来到河滩上,开始对山头西侧根部进行搜寻。

下水道的痕迹!

这一个惊人的发现,让李宪心头的所有疑云彻底消散,随即就是一阵狂喜!

原来,李宪总觉得自己的思路没有融会贯通,现在终于彻底明白了:山顶坞堡生活数百人,他们肯定有排污设施。不然的话,碰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坞堡的天井就会变成养鱼塘,里面的人都会变成鱼虾。

顺着下水道流过的痕迹,李宪终于找到一处荆刺丛,里面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水道流过的痕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种简单的障眼法当然不可能瞒过李宪,很快就被他找到了下水道的真正出口——岩石背后居然是一个两人高的洞口,而且明显是人工开凿出来的。

让李宪大感佩服的是,我们的老祖宗果然聪明绝顶,这个下水道居然是两用的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