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7、基本态势(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1909 字 14天前

经历了一连串的事情之后,李宪不得不承认,历史上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无耻的大辽国灭亡了,无耻的大宋、无耻的大夏还在争先恐后,继续在无耻的道路上唱挽歌。

大宋本来就足够无耻,把老百姓逼得走头无路,立国第三年就爆发大起义,前后爆发一百二十多次大起义,每次都有数十万、上百万老百姓被屠杀。前面没有古人,后面的来者也不多。

大夏国更无耻,下手的对象全都是大臣。不管是皇族贵戚,还是功勋卓著的武将大臣,说抓就抓,说杀就杀。

君不正,臣投外国。这句话李宪很小就知道,但是真正领悟这句话的意思,还是来到平阳府之后。

大夏国第一任皇帝李元昊霸占儿媳,最后被大儿子杀死。开了荒淫无耻的先例,奠定了朝廷动荡不安的基础。

或者是为了保存一丝血脉,或者是为了报仇,反正大臣被逼得纷纷外逃,大夏国实在是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

嵬名族是大夏国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族群,属于皇家血统。

嵬名惠敏一心想杀了大夏国皇帝李乾顺(也可以叫做嵬名乾顺),属于大夏国皇室内斗,给自己爷爷嵬名讹兀正名是一方面。

夏府静心堂地下密室果然有两条通道可以出去,距离最近的就是东面更道出口,还有一条通道在城南的城墙下。驱动机关就是利用湖水的重力和浮力,而湖水和城外的护城河上下游联通。

这个地下工程,就是嵬名讹兀派遣大夏能工巧匠建造出来的,名誉上是给小女儿第二份嫁妆,建造一个庭院式湖泊,实际上居心叵测。

平阳府的治所临汾就在汾河边上,一河之隔的西面是鄜延路延安府。只要能够攻占延安府,就可以挥师西进占领夏州,从而和大夏国皇帝李乾顺分庭抗礼。

第一批七百二十名剑卫,就是嵬名讹兀派出来作为试点。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人始终没有出现在人们视线中。

嵬名惠敏带过来的七百二十名剑卫,原本是想干掉夏府核心层,一方面给自己的小姑姑报仇,另一方面控制整个夏府的商业网络。然后利用夏府庞大的资金扩大队伍,彻底控制临汾城,进而对西面的延安府发动突袭。

大夏国的党项族,还处于奴隶制度时期,没有完成封建农耕进化,依然属于半游牧生产,根本不知道中原大世家的运作模式。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仔细推演,嵬名惠敏发现自己爷爷的设想完全是一相情愿,或者叫异想天开。

把夏府的人全部杀光很简单,要想控制夏府的商业网络,简直就是做梦。

因为中原大世家有严格的管理体系,而且和各方面的关系盘根错节,并不是一个人说了就能算数的。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系统就无法运转。

夏经纶想招李宪做倒插门的上门女婿,引起了嵬名惠敏和她小姑姑的重视,同时对中原大世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毕竟是番邦蛮夷,只能被中原文化同化,不可能让中原文化屈从于我们。汉人只会接受汉人控制,绝对不会接受我们党项人控制。如果真想有一番作为,李宪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唯一的希望。”

小姑姑王氏老夫人举火自焚之前,留下了最后的人生感悟,也促使嵬名惠敏尽快依附李宪,在接下来的巨变之中占得先机。

王氏老夫人留下的遗命是:“耶律余里衍是大辽国的亡国公主,嵬名惠敏虽然不是公主,但也算大夏国皇族宗亲,身份并不差多少。在李宪救出耶律余里衍之前,首先给自己弄一个名分,因为中原人讲究先来后到。”

李宪听完了所有经过,才明白嵬名惠敏为什么一见面,就把“大夏国皇族宗亲”挂在嘴上,实际上就是说给李宪听的,目的是起到迁移默化的作用。

番邦蛮夷在对待男女关系上没有那么多讲究,看准了就直来直去,你想反对都不行。

按照嵬名惠敏的说法:“我把嫁妆都给你了,剩下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别来烦我。”

李宪只能在心里苦笑:老子又没说要娶耶律余里衍当老婆,还什么先来后到,简直不知所云。

难道老子今后要娶一个大宋公主、一个大夏公主、一个大辽公主,然后在后院拍摄三国演义不成么?果真如此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三个小朝廷了,真是岂有此理!

事情还没发生,一切还很遥远。反倒是眼前的危机越来越严重,李宪必须尽快拿出决策。

嵬名惠敏的剑卫临时驻地,在城南二十里的尧帝庙。她之所以如此小心,就是因为第一代剑卫全都死于非命,最后尸骨无存。

李宪认为七百二十名剑卫的战斗编组并不合理,六名百夫长每个人率领百余骑,缺乏最基本的冲击力,只能作为前哨部队探路而已。

两个百人队或者三个百人队放在一起,可以承担一次小型战斗,但是每次出去都要指定谁负责,那就更麻烦,而且指挥起来也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