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1 / 2)

晚冬 小夜微冷 2399 字 20天前

前朝后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说白了, 其实就是皇上和大臣博弈的结果。此番区区曾氏辱母案,竟闹到三司会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根本就是安国公等人是针对督主发起的。

这些年, 皇上利用督主制衡安国公,亦倚仗安国公对付督主,与此同时收回司礼监批红之权,设立中阁来架空内阁,扶持了一批寒门士子处理政务,任用诸如吴远山之流酷吏清洗朝堂。

看明白了,天下是皇上的,再也不是什么权阉和外戚能把持的了。莫不如借此机会负罪辞官,等这些老虎争斗罢,到时候淑妃娘娘也已经生产,他完全可以以国丈身份再出山,想来皇帝还是会重用他的。

正想入非非间,马车忽然停了。

韩泰一愣,有些烦躁地低喝:“怎么回事!本官不是说了么,一直走,不许停。”

忽然,车帘被人从外头掀开,一个面相俊美、身量挺拔的年轻男子登时出现在韩泰眼前,正是左都御史吴远山。

吴远山此时穿着件玄色斗篷,黑发被雨水打湿,有一缕贴在下颌上,平添了几许清冷韵味。

果真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容色与督主昔年不相上下,可惜,也是个断子绝孙的阉人……

“吴大人,您这是?”韩泰皱眉,问道。

吴远山不说话,只是微笑地踩着侍卫的背上了马车。他将湿了的斗篷解下,从袖中掏出方干帕子,十分平静地擦拭着额头和脸,完全无视眼前的大梁令韩泰。等将自己收拾妥当了,这才抬头,莞尔一笑:

“本官敬重大人,所以送您上黄泉路时,一定不能邋遢。”

“吴大人这是何意。”韩泰警惕地盯着吴远山,笑道:“若没记错,才刚三司会审罢,是要本官暂且禁足家中,待皇上定夺。本官错判曾氏辱母案,心中有愧皇上的重托,而今进宫面圣,求皇上准许辞官。”

“大人真是个聪明人。”

吴远山垂眸,盯着自己的鞋尖,瞧见上面沾了根枯黄的杂草,俯身用两指夹起,仔细地打量,笑道:

“韩大人您瞧,这种杂草若是长在优美的牡丹跟前,是不是要大煞风景?所以呀,还是除了比较好。”

“你敢!”

韩泰微怒,明白了,吴远山这小人是来杀他的。

“本官如今仍是大梁令,更是国丈,皇上不可能杀我。是谁让你来的,安国公么?他好大的胆子,难道不怕皇上降罪么!”

“韩大人是明白人啊。”

吴远山将杂草弹掉,随后从怀中掏出只瓶巴掌来大的黑色瓷瓶,放到大梁令韩泰的脚边,嗤笑了声,道:

“大抵安国公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大人请吧。”

“吴远山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将皇上与臣子相提并论!”韩泰大怒。

“臣不敢。”吴远山懒懒地说出这三个字,他歪着头,看着韩泰笑,直到将面前这位比他年长二十有余的大臣看得发毛了,不自在了,这才道:“你是国丈没错,可人家是国舅啊。如今这车里只有咱哥俩,说句犯上的话,如果没有国公爷,皇上这江上能坐稳么,他有命活到现在么。”

“你放肆!”韩泰瞪大了眼,两指指着吴远山的鼻子,喝道:“本官定要禀明圣上,将你这无耻小人,”

“杀了?”吴远山嗤笑了声,打断韩泰的话。

此时天空隐隐有闷雷响起,雨仿佛更大了,噼里啪啦地砸在车顶上,如急促的鼓点,声声震在人心。

“韩大人,淑妃娘娘有身孕了吧。”吴远山幽幽说道。

“不错。”韩泰正襟危坐,隐在袖中的拳头紧紧握住。

“当初淑妃娘娘是唐令老狗弄进宫的,是么?”吴远山相当从容淡定。

“你什么意思。”韩泰头皮有些发麻。

“如今这局势,不用本官说你也该明白,皇上要对付老狗了,这次三司会审,你以为仅仅弄掉一个黄门令就够了么?”

吴远山冷笑了声,接着道:“皇上同意三司会审,用心再明显不过了,先解决掉你,再对付老狗。四年前党人之祸,你在大梁狱中暗杀了何首辅,你忘了?杜明徽是三朝老臣,是皇上最尊崇的帝师,却死在老狗狱中,你忘了?正巧,本官没忘,皇上也没忘。没错,你女儿是有了身孕,那又如何,能不能生出来全看皇上的意思。”

“你,你,”韩泰口吃,脸涨如肝色。

“大概你自尽请罪后,淑妃会被皇上降位分,圣宠也会少些,但至少可保住孩子,也可保住韩家满门不受牵连。”吴远山一步步下套,挑眉一笑:“言尽于此,本官看你年事已高,不愿动粗,你自己动手吧。”

韩泰的心早已沉入深渊中,是啊,早在四年前和督主对付何首辅一党时就该明白,迟早有一天,他会死在党人手中。

中年人长叹了口气,没想到二十载叱咤风云,最后落得个“服毒自尽”的结局。他拿起脚边的瓷瓶,大拇指推开塞子,登时,一股甜美醉人的芳香从瓶中溢了出来。

一口下肚,可暖不了肚肠……

雨渐渐小了,风轻轻撩动车帘,带进来一星半点凉雨,试图冲淡里面这过分浓郁的酒香。

吴远山垂眸,瞧着七窍流血、已经死透了韩泰,俯身,将一封请罪书塞进死人的衣襟中,他掀开车帘,对外头静静立着的韩家马夫说道:管好自己的嘴,国公爷自然会有重赏。

*

唐府

雨过天晴,遥远的天边弯着淡淡彩虹,甚是美丽。

密室漆黑一片,又阴又冷,墙角的桌上摆放了盏莲花铜灯,花瓣上各有根红蜡烛。

唐令静静地坐在桌旁,手里拿着支银簪,看着簪子在烛焰中变黑变热,随后,他将簪子戳进蜡烛里,从容淡定。是啊,最厉害的手段不是拿着刀耀武扬威,而是不声不响地就解决了威胁。

正如这根发烫的银簪,非常轻易地就能穿透红烛,连点声响都没有。

才刚探子来报,大梁令韩泰服毒自尽,留下封罪己书。不用看也能猜到写了什么,不外乎说自己这些年受人摆布,做下无数丧尽天良的勾当,如今愧对皇上,无颜见先帝,唯有自尽……

宫里也有密报,淑妃听闻父亲之死,惊惧之下差点小产。皇帝虽说震怒,但到底怜悯爱妃和皇儿,只是将淑妃降为美人,一句未提韩泰到底受谁摆布,也未追究,哼,这小子怕是在心里都乐开花了吧,这会儿正攒着劲儿呢,等着最后数罪齐发。

韩泰死的蹊跷,大约是有人毒死了他,是谁?

想到此,唐令头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