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2 / 2)

皇子奋斗日常 容默 3130 字 1个月前

要是一般人家的儿子这般态度,早就被父母骂个半死,甚至直接逼婚了。好在公孙明的父母十分开明,都没有催他在大部分人都成婚的年纪赶紧娶妻,而是完全由着他的心意来。

裴清殊大婚出宫之后,就不必再在长华殿里读书了,他这几名伴读自然也都有了别的去处。

虎儿就不必说了,虽说如归楼这边,卢维和燕修已经应付得来,可京郊别院那里,虎儿是总负责人,几乎每日都离不开他。再加上他自己还打算考取功名,所以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

公孙明离开长华殿之后,顺理成章地进了钦天监当差,预备着将来接他父亲的班。

至于傅煦,他这些年来已经先后考中了童生和秀才,正在准备考举人。以裴清殊对他的了解,傅煦中举的难度不大。像傅煦这样的世家子弟,就算没有功名在身,也能寻个清闲的官位坐坐,不过傅煦志向高远,定是不会止步于此的。

晚上用完晚膳,裴清殊保留了在宫中饭后练字的习惯,照旧写了半个时辰的字。

宋氏也好书法,在旁红袖添香,气氛倒是十分和睦。

裴清殊写字的时候,宋氏不好打扰。等他练完了字,拉着宋氏到园子里散步的时候,宋氏终于忍不住发问,问他头一日在礼部当差的感想。

裴清殊叹了口气道:“差事没有多少,官员倒是不少,还都很懂享受。可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一时之间,恐怕很难改变这种状况。”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礼部存在,六部甚至整个朝廷上,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先前四哥刚去工部的时候,他就上奏父皇,提出精简工部的办事人员。结果呢,父皇怕动了工部的根本,没有大刀阔斧地改革,只是裁了几个吃闲饭的关系户,就这样,四哥都被指着脊梁骨骂了好多年。”

在某种意义上说,裴清殊很佩服四皇子这样能够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人。但裴清殊很清楚,自己走不了这个路线。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殿下能稳住自己,这是好事儿。”宋氏温声说道:“至于您说的问题,非一日两日所能解决的,您也不要过于忧愁了。”

“你说的对,我得稳住了。”裴清殊深知,以自己现在的权力和地位,根本没办法可着心意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必须先把自己的本职做好了,爬到更高的位置上,才能改变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事情。

裴清殊第二天来到礼部上值的时候,刚下马就看到了自己的门吏毛俊和毛峰兄弟俩正殷勤地候着他。

毛俊和毛峰是一堆双胞胎兄弟,不过长相完全不同。哥哥俊朗,性子活络,弟弟看着憨厚老实,话不多,一直安静地跟在哥哥身后。

正好裴清殊刚来,路记得还不大熟,有这兄弟俩引路,也不必叫小悦子再去打听了。

路上,裴清殊和他们闲聊了两句,大致明白了这兄弟俩的主要工作,就是替裴清殊跑腿报信儿的。因为并不是每个在礼部任职的官员,都像裴清殊这样能够随身携带太监,所以门吏的存在十分有必要。

不过裴清殊还是觉得,门吏有一个就够用了。先不说礼部现在并不忙碌,就算忙的话,他现在只是一个六品的主事而已,门吏就配了两个,那么五品的,四品的,三品的官员,手底下要配多少个门吏呢?

这些人可都是靠朝廷养着,吃朝廷俸禄的呀。

也不知道……大齐的国库现在还顶不顶得住。

现在还没有进入到割地赔款的宣德朝,想来财政状况还不至于那么紧张。

可就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不出问题才怪。

裴清殊按捺住心头的急躁,来到自己的办公处,像昨天吩咐下去的那样,让他的下属们一个一个地向他汇报近阶段的公务进度和未来的计划。

看得出来,礼部的大多数人都被养得有些没有斗志了,大家都是得过且过,不出错地推进每一次科举考试就算完事,一点都不想着推陈出新,进行任何提升。

只有一个人的汇报,给裴清殊留下了特殊的印象。那就是昨天特意留下,引裴清殊去火房的余文华。

裴清殊本想着这个余文华那般殷勤,想来也是个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只知溜须拍马之辈。谁知余文华竟不同于他人,提出了一点特别的想法。

“其他同僚大多是京城人,所以不大清楚地方科举考试的状况。下官老家是山西的,所以对地方的情况较为了解。”余文华刻意停顿了一下,见裴清殊听得认真,才继续说道:“按说科考纪律严明,本应无人徇私,无人枉法,可在这套制度当中,有太多的圈圈绕绕,没有办法在明面上说出来……尤其是一些,在大人们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

裴清殊眼皮子一跳,忙问:“你这是何意?”

余文华观他脸色,见裴清殊并没有露出生气的意思来,这才同他细讲:“就拿廪生制度来说吧,各府、州、县的的生员,名列前茅者,皆可成为廪生,领朝廷发下来的银米津贴。按说这本是朝廷给成绩优异者的奖励,激励考生们奋发读书,力争上游。可近年来,廪生的选取大有猫腻,许多成绩出色的寒门子弟做不了廪生,反倒是成绩平平的富家子弟,不知通过何种方式经营,竟能成为廪生。”

若是换了旁的刚刚出宫办差的皇子,恐怕不会轻易相信在大齐的土地上竟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可裴清殊前世曾经生活在王朝末年,比这更荒唐的事情他见得多了,所以并不觉得如何奇怪。

因为这种事情大多发生在地方,天高皇帝远,许多地方官员便大着胆子,做一些违法乱纪之事。

这件事情,算是在裴清殊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他并不打算置身事外,而是好好地和余文华商议一下,该如何解决,或者现实一点说,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余文华见裴清殊不但没有斥责他,反而态度十分亲和地问他可有什么解决之法,余文华激动得满脸通红,热血沸腾地说:“大齐疆土辽阔,共有十八个省,若是殿下在京城施下号令,严查此事,恐怕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又会不了了之。倒不如深入地方,取一典型重罚之,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

裴清殊笑了笑道:“余文华啊余文华,你这是叫我刚刚上任,就到外地去办差啊。”

余文华抱歉地说道:“下官知道殿下新婚燕尔,定然不愿离京,只是下官人微言轻,若不借殿下皇子身份,只怕就算到了地方,也无人理会。”

裴清殊抬起手道:“外出办差,我倒并不排斥,只是皇子无诏不得离京,此事我还要再同员外郎商议一下,待父皇准许之后,方可出发。”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人说忘记时间线了,那默默再提醒一下吧,现在是延和二十三年春天~十二是延和七年出生的,故事开篇是延和十二年夏天,目前过了十一年的时间。

第127章 准备

因为余文华是山西人,对山西的情况较为了解, 所以裴清殊打算将自己出京办差的这第一站, 就定在山西。

从京城到山西要走一千多里路, 最快也要十日方能到达。

而地方的府试一般在四月进行, 也就是说,裴清殊必须尽快决定,尽早出发了。

心中初步有了打算之后,裴清殊先让人把自己的三位伴读聚集起来,商议此事。

公孙明第一个说好:“请殿下务必把我带上!整日呆在钦天监里,闷都闷死我了!”

傅煦提醒他说:“阿明,你不要胡闹。殿下这一趟出去, 可不是去玩儿的。”

“谁胡闹了?我也是想一路上帮殿下出出主意不是。”公孙明很有自信地说:“我和殿下不同, 殿下是打小在皇宫大内长大的, 不知江湖险恶。我可是随着我爹娘走过十几个地方,江湖经验丰富着呢!”